从毛时代到邓时代:马克·吕布镜头下的中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

肖全的新著《跟着马克·吕布拍中国》7月出版,这两天断续翻看这本图文记录,颇多感触。

肖全拍摄的马克·吕布,这幅照片被马克·吕布用到许多场合。1993年,肖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成为马克·吕布的助理,从此开始了20多年师徒和朋友的关系。

在中国,马克·吕布一直被当作纪实摄影之父来谈论,享有至尊的地位。他来中国多达22次,1956年底,在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马克·吕布拍摄了他在中国的第一张照片;2010年3月,他的回顾展“直觉的瞬间”在上海美术馆举行,演讲现场,热情的影迷险些酿成一场骚乱,但在展览的间隙里,时年87岁的他仍然冒着严寒,一大早爬到上海大厦楼顶,用颤抖的双手继续记录这个他喜爱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家,尽管他知道,今后不再有体力拍摄中国了。

1995年在上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剧组,正在拍照的马克·吕布,旁边是一脸好奇的巩俐。肖全拍摄

2010年的上海,“那天,上海的天空乌云滚滚,雨下个不停,马克非要去上海大厦拍江对面的浦东。……他兴奋得不得了。平时他会手抖,但拿起相机,一点都不会抖。”肖全拍摄

马克·吕布的照片不仅记录了中国由“毛时代”向“邓时代”转变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他对这个国家情感的复杂变化。看他“毛时代”的照片,尽管贫弱与动荡,但不时能感受到镜头的温柔与亲切,但“邓时代”的照片则充满了困惑与焦虑,两相对比,能够明显体会到西方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明化解不开的情结。马克·吕布不止一次写下了他对快速变化的中国所产生的矛盾感受:

“中国正是因其文化传统的恒定性而为人所爱,而今却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迅速‘西化’,古老的东方文化正在变为一幅西方文化的漫画,中国正由地理上的远东变为文化上的‘远西’。”

“市场经济使中国创造了出了令世界景仰的经济奇迹,将无数中国人送上了消费主义的圣山,与此同时,古老文化的优美也正在眼前消失。但此时的中国即使那些经济处境不佳的人们也无人愿意回到毛泽东的时代,难道我们还有权利为之感伤吗?”

今天微信内容颇长,但仍不过是马克·吕布中国影像中极小部分,图片和图注多来自玛格南图片社官网,部分长图注转引自南无哀先生著作《东方照相记:近代以来西方重要摄影家在中国》,编排过程中也多有参考。

从毛时代到邓时代

马克·吕布镜头下的中国

  1956年底,香港开往广州的火车上

▲这是我在中国拍的第一张照片。这是1956年的年底,在从香港到广州的火车上,穿越边境时拍摄的。换言之,是我在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时拍摄的。从所带的行李判断,这个身穿黑衣的妇女是个农民,虽然她那种成熟的优美让人觉得她是在城里生活的。人们看到的亚洲某些地方的人,是连一点人的尊严也没有的,他们往往处在一种完全被抛弃的状态,而这张照片立即完全改变了这种印象。

  北京,寒街上的三个小孩,1957

  北京,许多小朋友被天桥上的皮影戏迷住了,1957

  北京,看小人书入了迷的小孩,1957

  北京,1957

▲在北京的胡同里转悠,遇到很多令我惊奇的事情,了解中国过去是什么样子。比如这个明显对孩子是一种折磨的事被当作娱乐;正是这个场面,我了解了什么是气功。大石头下面的人通过气沉丹田,成功抵住了铁锤的击打力量。在这个场景中,我亲眼看到了大石头被砸碎,下面的人站了起来。

  北京,故宫,1957

  北京,故宫,1957

  北京,故宫,1957

  北京,人们兴致勃勃地围观两个摔跤手摔跤,1957

  北大,1957

北京,在紫禁城周边结冰的河上溜冰。锻炼身体和工业发展是同样重要的口号,1957

  北京,天安门广场,1957

  北京,1957

▲在1957年,北京也就是一座胡同交错的大村子。这里民居的高度被禁止超过紫禁城城墙的高度——又有谁敢与皇帝佬比高低?这样的建筑禁令使得北京虽然巨大且有种种奇怪之处,但仍然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地方。街头能听到各种小生意人的吆喝声,磨刀磨剪子的、装玻璃的、补锅补盆的,各有各的调。屋檐屋脊上有龙形装饰,标出这是皇家宅院,其实目的只是要吓退邪灵而已。

  北京美术学院,1957

▲毛泽东严禁所有裸体模特,他们被认为是颓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的写照,当年只留下这个课堂还有裸体模特。

  北京,1957

  北京,结婚,1957

  北京,1957

  北京,王府井,一个最后的贵族,1957

在北京北郊的村子里,由工农合作社组织的庆祝农历新年的表演,由京剧演员和农民共同参演,1957

  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

  毛泽东向波兰总理夫人敬酒,1957

  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

  北京饭店,波兰总理约·西伦凯维兹访华期间,1957

▲我成为被邀请参加宴会的600人中的一员,毛泽东出席了宴会。宴会在北京饭店举行,用的是银餐具,在旧城区一家国营店里可以买到。在参加宴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长征时期的英雄,毛泽东敬酒时,他们都赶紧模仿着毛举杯,然后很费劲地用着西餐的刀叉。作为出席宴会的唯一一位外国摄影师,我曾接到了一条神秘的禁令:不得从正面拍摄这个伟大的“舵手”。但无论如何,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我还是拍到了一点东西:从正面,拍到了毛泽东在喝一杯茅台酒。

  辽宁,鞍山。钢铁工厂,工作中的工程师,1957

  辽宁,鞍山,钢铁工厂里的舞会,1957

  辽宁,鞍山,鞍钢大食堂,1957

▲1957年,鞍钢大食堂,按照革命实践的要求,工程师与工人们坐同样的桌子,戴同样的毛泽东式帽子和护目镜,用同样的筷子吃饭。在以前,工程师食堂的特权是工程师可以坐下吃饭,但其他的工人和学生食堂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湖北,汉口。由苏联援建的汉口长江大桥正在施工,1957

  辽宁,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在50年代就显现出来了,1957

  四川,病人被送往医院,在以前,轿子是大地主的特权,1957

甘肃,年轻人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学校学习。中国北方的冬季很萧瑟,山里的人们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过了一代又一代,这些上夜校的农民除了添了一顶毛泽东式的帽子,其他方面没有改变,1957

  甘肃,麦收,1957

1957年,中国是被“禁止”进入的。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工作,碰不到其他摄影师,实在太棒了。与此同时,在整个中国的法国人,加起来大概只有一打。就像在印度做的那样,我每天一个人出去,看看市面上有什么东西可拍。我试图记住玛格南给我的提醒,我应该拍一些图片故事,可实际上我还是只拍了那些打动我的东西。结果是我拍下的都是一些偶然的照片,除了发生在中国之外,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北京天安门,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北京,示威者抗议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1965

▲1965年,中国的敌人是美国。当越南那边的枪声渐密的时候,我在天安门广场待了一整天,站在交通安全岛的木墩上,一批接一批的游行队伍,喊着谴责美帝的口号,从我身边经过。游行持续了一天一夜。根据《人民日报》报道,共有150万人走过天安门广场。

  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

  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

  北京,文革前夕的学生们,1965

  北京,接受马克吕布采访时的周恩来,1965

▲晚上10点30分,来车将我们从饭店接走,采访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周恩来习惯在夜间工作。一见面,他就问我从上一次访问到现在,中国有没有什么变化,显然,他对我的一切都很熟悉,这让我吃惊。我像一名害羞的小学生那样站起来,咕哝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回答。他跟我们谈了1954年他参加日内瓦和平谈判时的情况,以及对印度支那分成柬埔寨、老挝、越南北方几块的看法。1954年时的美国国务卿是杜勒斯,他们相遇的时候,周向杜勒斯伸手握手,但杜勒斯没有理他,因为不想握一只共产主义的手。周准备握手的姿势就尴尬地停在那儿,我们了解到这一伤害直到1965年还鲜活地在这位中国总理的心里——而他向来是以礼仪优雅广为人知的。

  北大宿舍,1965

▲北京大学一向以学生不安分著名。1965年我访问北大的时候,“护卫天使”把我看得格外紧,允许我访问的那些学生宿舍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宿舍里的学生既不会讲法语也不会讲英语。我的拍摄不受限制,但我不能拍那些被认为不正常的或者有资产阶级趣味的东西——比如一顶旧的油布伞,或者学生家长从家里送来的盒装食品。但幸运的是“护卫天使”并不懂广角镜头的花招,我把他和他的朋友们切在外边,我真正想拍的是这位扎着长辫子的女生以及她穿的裤线分明的裤子——这在当时不能说是革命的象征;这位女生当时正在做一件个人主义的消遣:织一件毛线坎肩。

  北京,1965

  北京,1965

  北京,琉璃厂古玩商店的橱窗,1965

  北京,离婚,1965

▲女:我丈夫把钱都花在家庭以外的事情上,他打我们的女儿,他对家庭根本就不负责任!男:她成天对我吹毛求疵,我不喜欢她了!

  内蒙古,1965

  上海,1965

▲ 在1960年代,毛主义的哲学很简单:那就是在伟大舵手指引下,工农兵要义无反顾地向左边的方向前进。1965年,当我在上海要拍下这幅流行的革命画面时,“护卫天使”要那名原来站在画面前的码头工人躲开,当他向着右边急匆匆地躲开时,恰好构成了一幅“右”派分子逆革命潮流而动的绝妙画面!

  湖北,学生和农民们一起参加劳动,1965

  广西,三面红旗,1965

  广西,1965

  广西,1965

山西农村,拿着《中国青年报》的女青年,头条写着“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

  北京,1971

  北京,1971

▲周恩来对来访的法国国民议会代表团说:“当年在巴黎的时候,我的确在学习;第一,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第二,学习了列宁主义。”同时,他伸出了两个指头。

  北京,纺织工厂女工,1971

  北京,纺织工厂女工,1971

  北京,颐和园,1971

  人民大会堂前的红卫兵,1971

  北京八达岭长城,1971

  陕西延安,1971

▲这里是延安,长征的目的地,毛泽东发明他关于建立新中国的哲学的地方。修士苦修一样的窑洞,方方的床,整齐的蚊帐,早上起来冲个凉水澡,这是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率先垂范的新生活方式。这一切在1971年的7月,使阿兰·佩雷菲特感慨良多而且遗憾:法国的那些毛主义者,也就是1968年5月他那些无法无天的对手,真是没有学到中国老大哥的真经啊。

  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者,在她前方的桌子上放着红宝书,1971

▲“文化大革命”中严格执行的简朴生活方式没有消减这位女生的优雅。按当时的规定,‘小红书’是唯一可以阅读的材料,毛主席像章是唯一可以佩戴的饰品,辫子也要尽量剪短,而且25岁之前不许结婚,结婚之前不能发生性关系。

  手拿红宝书的学生,1971

  桌上放着红宝书的学生,1971

武汉长江边上。矗立在两个烟囱之间的毛主席像,烟囱是中国新工业化的象征,1971

▲1971年,对毛的个人崇拜达到了顶峰,而艺术家们也各呈所能以表忠心。如果毛的塑像胳膊与身体其他部位不成比例,这不是雕塑家错了,而是他要突出毛所指的究竟是哪个方向。

北京,西单民主墙,大字报上可以看到“一颗滚进了人民大会堂的……蛋”,在这一年的12月,民主墙被禁止再张贴大字报,1979

  北京,邓小平准备接待到访的法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乔治·马歇,1982

▲这是此时这个国家的干部必穿的服装,四个口袋象征着中国的四个传统美德:仁、义、礼、信。曾经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正在领导中国跨过一道门槛,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将与他的国家一道再次创造令人骄傲的历史。

  北京中南海,邓小平会见并设宴招待法共代表团,1982

  黄山,1983

  西藏,1985

  河北,1985

  北京,天安门广场,1992

  北京天安门广场,1993

▲这是北京公共场所唯一保留的毛的像。毛被描述为一个“通过耕耘20世纪来改变人类”的农民的儿子,把人类从对金钱与利润的屈服中,从不平等和琐屑的本能中国解放出来。而今天,毛努力的结果所剩几何?新人类又在哪?是在毛的注视下,挽着女朋友的的手的这位吗?这一对有着今天“新富”阶层的所有特征。

  北京,王府井,1993

  北京,1993

  拍摄《活着》期间的巩俐,1993

  北京,巩俐和张艺谋,张艺谋被禁止参加接下来的戛纳电影节,1993

  北京,岳敏君,1994

  北京,1995

  深圳,1992

  深圳,1992

  深圳,1992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3

  深圳,1994

  深圳,1994

那儿的情况有点像一个人突然变成了暴发户。没有人再谈论政治,也没有人谈论孔夫子。社会上唯一的价值观念就是金钱。好像毛的时代被悬而不论,中国人一转身都成了生意人。——1996年,马克吕布回答《纽约时报》的采访。

  广州,1992

  广州,1992

  山东,1993

  大连,1994

▲1994年大连证券交易所成立,但街头交易继续存在。左边的购买者持有一张合成纤维公司的股票,股票上并列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的头像,后者死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在这里他们“和解”了。

  山西太原,1995

  山西太原,1995

▲我们访问的这家煤矿,几乎就是我所能想象的19世纪的英国煤矿,唯一的工具就是铁锹和十字镐。我们拍摄时,工人们朝着相机微笑。傍晚的时候,我们被警察拘留,因为怀疑我们是工业间谍。我们被不同的人审问了好几个小时,他们可比工人们严肃多了……警察威胁着要没收我们的护照、相机和胶卷,但最后离开的时候,几乎成了朋友,因为我们都成功地保住了面子。在中国,知道如何保住面子能让一个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上海,1993

  上海,杨浦大桥,1993

  上海,1993

上海的清晨,尚未找到工作的进城务工者,不远处的广场山,上海市民们正在跳舞,1993

  上海,1993

  上海,1993

  上海,1993

  上海,1995

  上海,1995

  上海,1995

  上海,1995

  上海,1998

  上海,2002

  上海,2002

  上海,2002

  上海,2002

  上海豫园,2002

  上海,2002